找到相关内容10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代僧中素王——震华法师

    僧伽护国史》(1934年),则是针对僧界隐遁山林、不问世事的风习,提倡僧人爱国参政,改变世人认僧尼“消极避世”的陈见。这本长达120余页的史论,解答了关于僧伽是否应该护国、是否真的护国等疑问,认为“僧伽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056505.html
  • ‘佛法是救世之光’导读

    不问世事,而是要在生活中修学五法--信、戒、闻、思、慧。要修菩萨行则更要随份随力修四摄法。   “放下你的忧苦”、“从心不苦作到身不苦”开示我们放下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1457477.html
  • 出世与入世新论

    置之度外,以天下苍生为念,以天下兴亡为己任,这才是真正的出世精神!才是真正的出世行!  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出世高人将不再是隐居山野、不问世事,而是身处闹世、和尘同光、虽有内在之行持却秘而不宣,不但独善其...理解为远离世间,不过问世事,不食人间烟火,实则这只是一种出世的形式而不是实质,真正区别入世与出世的标准只有一个:心的状态。有出世之心,虽身在红尘亦是出世,若无出世之心,虽隐居山林亦是入世,“大隐隐于市...

    悟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96751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与金融危机

    形成了山林佛教的形态,在封建的地主庄园式经济模式下,古代出家人创造了农禅并重自给自足的生存模式,隐遁山林,不问世事,潜心修持,经济上的独立使当时的佛教可以独立于世俗社会之外,可以形成相对封闭的生存系统。...

    悟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0267540.html
  • 庆法云二十周年有感

    关怀。对此,部分传统的佛教徒是无法了解与认同的,所以偶尔就会传来他们抗议的声音。但我深知自己所为的,并不是将自己形塑成一个特立独行的英雄人物,来突显自我;而只是希望佛教界不要再关起门来不问世事,希望...

    释传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1068508.html
  • 佛教,想成泰国国教不容易

    团体遂掀起为佛教“正名”运动并发动百万人联署签名,甚至连一向不问世事的僧侣也走上街头,表达意愿?4月25日,2000多名僧人到国会大厦前静坐,直到政府总理素拉育答应认真考虑其要求后才撤去,但他们仍表示“...

    张学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1969966.html
  • 日本茶道

    称为“佗茶”(不是沱茶,^_^),“佗”有“幽寂”、“闲寂”的含义。邀来几个朋友,坐在幽寂的茶室里,边品茶边闲谈,不问世事,无牵无挂,无忧无虑,修身养性,心灵净化,别有一番美的意境。千利休的“茶禅一味...欣赏的美的意识。这种美意识的产生,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: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,是日本社会动荡、改组时期,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,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。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168140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由兴到衰及其未来的展望

    不让佛教干预政治及社会事务,他把所有的出家人都赶到山里面去,不让出家人离开山林。所以一般人认为佛教不问世事,实际上,佛教要问世事也不行。你不问世事,人家就攻击你,说是悲观、消极;但是,一旦你露出要问世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1342483.html
  • 憨山德清的入世理论与践行

    发展。早在晚明时期就已有今天“人间佛教”精神的具体实践。如明末高僧憨山德清,身处末法时代,力挽狂澜,一反明代以来由于政治原因而造成的僧人不问世事之状况,行法不离世间,一生修己道业、振兴教门、扶困济民。...1623),身处末法时代,力挽狂澜,一反明代以来由于政治原因而造成的僧人不问世事之状况,行法不离世间,一生修己道业、振兴教门、扶困济民,身体力行大乘佛教的菩萨行。  憨山大师,名德清,字澄印,明代金陵...

    康蕾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152201.html
  •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与出世思想

    社会已处在极度腐败、混乱,而且这种现象竟已成为一种风尚时,知识份子在对时局的欲振乏力的极度失望与无助下,大多会消极的隐遁山林、超然修道或清谈玄义、不问世事以度余生。这种入世与出世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显然与...不问世事之态度,强调了隐士也要关心时局的观念。  2.个人修养方面  在个人修养上,葛洪也不是“纯儒”或“纯道”的,而是主张儒道兼修。在《抱朴子.内篇.释滞》言:  以六经训俗士,以方术授知音。欲少...

    彭慧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5046188.html